第(3/3)页 这话说得其实不那么合适,但何钢这话是有意这么说的,他就是想看看,这种对话,小沙你一个机器人,会怎么接。 悠悠然,小沙开口了:“我们也不排斥和任何有实力的企业的合作,原因呢,也很简单:我们不是阳光,不能在一瞬间就把光辉洒满大地。我们的好东西是需要借更多人的手播出去的,当然了,得能跟得上我们的进程。” 针锋相对! 小沙直言,我们手里的都是好东西,只是我们自己干,见效太慢了,为了更快的让人们享受科技进步的便利,所以才需要合作伙伴,而且也不是谁都要的。 与何钢的那句“只要不拖我们的后腿,那就能一直合作下去”直接针尖对麦芒。 “服!”何钢彻底服了,从内心底再也不敢小觑这个机器人了——注意,这个小觑可不是认为小沙能力不行,来之前他就已经确认,小沙很强。 但现在,他更加确定:郝成一定有一种全新的AI训练方法,而且这种方法已经跟传统概念上的AI不是一个产物了。 “更类人?”何钢想起了于东经常提及的这三个字儿,是很多企业形容所谓端到端智能驾驶的,原本他还觉得说得有道理,不过这个时候再看看,他心里只会吐槽:就那也叫类人? 而今天这个,不得不承认,至少对话的逻辑,它与人的已经相差无几了。 回去就去给于东上一课,告诉他什么才真的叫类人,何钢心里腹诽着。 于是,两个人,不对……是一个人和一个机器人展开了合作意向的谈判。 华为的诉求:直接将指缝流沙的AI能力集成到系统级的小艺里,而且想要一个一年的独占期。 小沙的回复:集成可以谈,独占不可能。 二者就围绕这个东西进行了一轮又一轮的“唇枪舌战”,何钢的兴致也是出奇的高,他有意识的在测试小沙语言和能力的边界。 几次三番,把郝成都给逗乐了。 第(3/3)页